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丨李乃胜:四大前沿方向引领青岛迈向深蓝,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

新闻热点 2025-09-15 04:34:12 4992
 

 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青岛报道

  9月8日上午,海洋合作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开幕。发展论坛间隙,论坛领青蓝打地旷人稀网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、丨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乃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乃胜围绕青岛海洋资源开发、大前岛迈生态保护及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议题,沿方洋中提出应重点聚焦海洋新质生产力、向引向深心城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、造全走向深远海及全球海洋综合治理四大前沿方向,球海以科技突破助力青岛迈向深蓝。海洋合作

李乃胜接受媒体专访

  李乃胜长期从事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调查研究,发展地旷人稀网参与包括南、论坛领青蓝打北极在内的丨李全球多个海区的科学考察,对青岛及山东海洋科技力量布局有着深刻洞察。乃胜他指出,青岛作为国内外公认的海洋科研中心城市,应在国家“海洋强国”和“海上丝绸之路”战略引领下,率先走出海洋科技赋能产业创新的新路径。

  “今年是‘十四五’规划收官之年,我们必须站在全球蓝色经济版图的高度,系统谋划海洋产业的未来。”李乃胜说,青岛需要跳出传统资源依赖模式,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。他进一步解释,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高端海洋装备、海洋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,还要以数字技术、人工智能赋能传统渔业、航运和制造业,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。“我们不能停留在‘卖原料’‘粗加工’阶段,必须瞄准高附加值、高技术含量的终端产品和服务。”

  在李乃胜看来,当前青岛乃至全国海洋经济都面临从“量”到“质”的深刻转型。他建议,首先,青岛在发展海洋经济时,应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。不能再一味追求捕捞量、养殖面积、港口吞吐量等指标,而应更注重单位资源的经济产出和生态效益;其次,从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延伸。例如,海洋食品不应仅停留在初加工水平,而要面向大健康产业开发功能性食品、生物医药原料;海洋材料也要从结构建材走向医用敷料、组织工程等高端领域;最后,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。通过自动化、智能化的海洋机器人、遥感监测、深海探测等装备,减少对人力的依赖,提升作业精度与效率。

  “我从这次论坛首次设置的‘深海宝藏’专题中,看到了山东和青岛向深远海进军的明确信号。”更令李乃胜感到欣喜的是,该专题竟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这一传统陆地地质单位牵头,意味着山东地质工作正实现“由陆向海”的重大战略转向。

  李乃胜表示,走向深远海不仅是科研课题,更是产业必然,包括深远海养殖、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、深海环境修复、远洋高端装备制造等,都是未来蓝色经济的新增长极。“青岛有能力也应当成为我国深远海开发的先遣队和旗帜。”

  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,山东汇聚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人才。不过,李乃胜认为,这些国字号的大院大所总体上是做海洋调查研究,而未来不应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科学考察,更要主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。

  “在联合国‘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’框架下,青岛应率先探索蓝色经济与绿色发展的协同路径,在资源修复、环境治理、碳汇渔业等领域推出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‘青岛方案’。”他指出,海洋环境治理本身也在催生新的产业门类——海洋生态修复、污染防控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将在未来形成可观的经济产出,甚至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李乃胜最后强调,青岛是一片“写满海洋历史传奇”的热土——琅琊台见证了2200年前中国最早港口的诞生,徐福东渡开启了中华民族大规模远航的先河。今天,在这片曾经启航海洋文明的土地上,青岛更应保持先锋意识,在国家海洋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。

  “四大方向——新质生产力、高质量发展、深远海开拓、全球治理,彼此联动、缺一不可。青岛有条件在这四个层面走在全国前列,真正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。”李乃胜说。

责编:胡玥姣

审核:辛然

本文地址:http://zhejiang.vastlyrics.com/html/970c26998760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首次在内地举办!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9月15日开幕

“三伏天”要来了!中医教你“冬病夏治”

爬山避暑,这些“技能点”请查收

三伏天来了,这些养生误区要避免

古老非遗扮靓产业新景

友情链接